北京残奥会开赛以来,有多少人会像奥运会期间那样,每天盯着金牌榜的变动,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国代表团已经收获了几枚金牌?
和身边的朋友和同行交流,他们大都轻描淡写地表示,残奥会的金牌一点儿也不重要。言外之意是说,残奥会的比赛过程没什么观赏性,只需关注残疾人运动员体现出的拼搏精神就足够了。
其实,只要是竞技体育,比赛结果都是重要的,奥运会如此,残奥会亦然。轻视残奥会金牌的人,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了对这项伟大赛事的偏见。而偏见往往源于不了解。
就我个人而言,几天的赛事观看下来,残疾人运动健儿的出色表现,已使我彻底转变了对残奥会的固有观念,而换以平常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各项比赛。可以肯定的是,被改变的远远不止我一人。在水立方,残疾人泳将你追我赶引来震耳欲聋的掌声就足以说明,现场观众都高度关注谁能游到最前面。
这似乎能够印证国际残奥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的观点:正面、积极的体验可以让你改变对残疾人的错误观念。那些对残奥会抱有偏见的人,如果不给自己观看比赛的机会,可能就会失去一次改正错误观念的良机。
9月8日晚,温家宝总理也来到了水立方,我注意到,这位老人饶有兴致地观看比赛。当泳池里出现胶着的竞争状态时,他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快鼓掌的速度,并开心地欢笑。这几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奥运会期间那样,频频出现在残奥会的现场,为运动员鼓掌加油。这种现象不仅是传递关爱残疾人的信号,也说明残奥会的比赛值得观看。
比赛获胜无疑令人愉悦,失败当然也会让人遗憾或失望。残疾人运动员同样在乎金银铜牌的归属。今天,耳聋的游泳运动员鲁斯马伦泰,因闪灯提示系统出现故障未能及时出发,他眼巴巴地看着其他选手游走后,捂着脸伤心地哭了。
金牌意味着什么?在韩国选手李知锡的眼里,“这是给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准备的珍贵礼物”。而中国运动员张魁东“最大的梦想,就是高高地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残奥会运动员获得金牌后,会激动得流泪、欢呼,这与奥运会冠军的表现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赢得奖牌的方式也没有任何区别。
在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里,我们还很难找到众人熟知的明星选手,毕竟这项运动还只有48年的历史,又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希望它在短时间内深入人心并不现实。但令人欣喜的是,对中国人而言,改变正在悄然发生。(本报记者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