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国鹏 于 锋 杨国胜
相聚,记忆,狂欢。8月24日,一台闭幕大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绚丽亮相。
在激情四溢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来自山东莱州中华武校的75位功夫小子再次亮相,他们变身“飞侠”,用自己飘逸刚健、富有感染力的表演,传递和平友爱的信息,表达全球运动员欢聚北京结下的深厚友谊,倾诉着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
8月8日晚,在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上,这些功夫小子就曾登台亮相,在《辉煌时代》篇出演了《星光》和《梦想》,他们搭起的“人体鸟巢”匠心独具,蔚为壮观,以高难度动作和精彩场面震撼了观众,成了奥运开幕式的一大亮点。
“飞侠”再翱翔“鸟巢”留梦想
奥运会闭幕式第三节名为《狂欢》,这是整个闭幕式的高潮部分。
舞台上,各族人民欢聚一堂,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幸福,他们或放歌高唱,或翩翩起舞,融入在狂欢的激情之中。在现场,观众舞动着旗帜,与舞台上的演员遥相呼应,为北京奥运的精彩而激动,为全球运动员的成功而喝彩。
随着歌手韦唯、孙楠合唱的歌曲《超越》音乐声响起,75名身穿发光表演服的“飞人”飘然而至,在空中闪转腾挪,自由飞翔,他们在各色灯光照耀下如点点星光,闪烁在华彩的背景之上,又如夜空中的精灵,为“鸟巢”增添了轻灵梦幻的氛围。
这些来自莱州中华武校的特技演员,跃上70多米的高空,绕“鸟巢”环形排开。“飞人”们在空中舞动,或平卧,似雄鹰展翅;或摆动,如波浪起伏;或翻滚,大气磅礴;或倒立,惊险刺激……一时间,“鸟巢”欢声如雷,掌声如潮。
“飞侠”在空中牵起了手。手相牵,心相连,共同祈愿世界和平。短短相聚,依依惜别,欢乐远播友谊长存。奥林匹克精神得到精彩诠释,美好的情感在这里升华。
功夫小子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为北京奥运会留下了一段美好的梦想,和值得反复品味的华彩乐章。
精彩三分钟艰苦一整年
“飞侠”闹“鸟巢”,精彩只有短短三分钟。然而,就为了这三分钟的精彩,75位功夫小子刻苦训练、辛苦排练了整整一年。
任竹虎,莱州中华武校威亚表演队带队教练。回忆起一年来的艰苦训练,他深情地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在这次排演中,他和队员们体验得再深刻不过了。
去年8月,75名17到20岁的功夫小子从莱州中华武校数千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来到北京大兴区奥运训练基地,开始全封闭“威亚”表演训练。
任竹虎教练说:“刚开始的空中训练,好多人都不适应。”大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3名队员还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些人当中,只有17岁的马书鹏从来没有接触过“威亚”,当他每次从50多米的空中下来,都是头晕呕吐,脸色苍白。导演心疼地说他干不了这活儿,但他咬紧牙,不放弃,在别人休息时他还反复练习,过了大约半个多月的时间,他终于和伙伴们一样都挺过来了。
最苦的是冬天,训练场上的气温降到零下10度以下,但队员们还是要不间断地坚持训练。“手冻麻了,脚冻伤了,脸冻红了,但他们仍要在空中坚持。在‘威亚’绳捆吊下,队员们只能用冻麻的手脚机械地训练。有时导演为了纠正一个人的动作或讲解一个队型,几十个人需要在空中配合,一吊就是半个小时。”任竹虎说:“有时在空中练得时间长了,乍一下地,手脚都不听使唤,跌倒摔跤都是常有的事。”
其实,对于队员们来说,每一天都有需要克服的困难。春天,北京风大,大风一刮,露天训练场上尘土漫天。夏天,35度以上的高温天是家常便饭,没有遮阳的设施,也没有降温的办法,队员们只能咬牙坚持训练,身上、脸上都被太阳晒爆了皮。
苦心天不负大功终告成
与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相比,队员们最怕的是自己的努力到头来却做了“无用功”。开始阶段,节目的具体编排并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常常要根据整体表演需要和节目本身训练表演效果,一边试验,一边修改。因为节目重新设计编排,一些花了很长时间、花了很大气力才练好的动作,可能就被“残酷”地“拿”掉了。
任竹虎说:“最初排练的时候,队员们要带上两扇沉重的翅膀,或身上点着烟花,在高空中排练。后来又改成戴着灯光头盔和灯光衣服排练。”遇到这种情况,队员们二话不说,根据导演和教练的要求,马上投入新动作的排练中。
为了尽快熟悉新动作,保证训练进度,队员们一天要在空中用威亚绳吊着练习七八个小时。一个月下来,由于长时间捆绑、悬吊,队员们的腰部、大腿都被勒出血来。任竹虎说:“最难忍受的,是第二天还要往身上系‘威亚’带,伤口还没愈合,又会被绳索磨破,碰到是钻心的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艰苦训练,“飞侠”们大功告成,练成了震撼全场的节目,奉献给世界“三分钟精彩”。
(本报北京8月2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