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气象台服务北京奥运
北京已建立起城市气象精细预报系统,能满足国际奥委会提出的至少一天4次滚动更新,逐3小时预报、个别1小时预报的要求。
“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比雅典更精彩,这是我们整个团队共同的努力、共同的愿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至于说到下雨,这也是我最担心、最头疼的一个事。”
在今春全国两会上,张艺谋面对记者“如果开幕式当天下雨怎么办”的提问,双手合十:“首先希望天佑中华。”
今年入汛以来,北京雷雨天气明显增多。6月13日和16日傍晚北京出现了局地暴雨天气,造成城市部分路段积水,交通受阻。
天气不仅影响开闭幕式的演出效果,还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甚至成为运动员受伤的原因。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上,气象部门又如何准确精细地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呢?
据悉,北京奥运会将是参赛代表团最多的一届奥运会,届时将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0名运动员参会。来自全球的21600名注册记者和一万余名非注册记者将从各个角度报道这次盛会。
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孙继松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无论奥运会期间是否下雨,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预报准确,让奥组委根据准确的天气预报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天气会商
6月20日早8时,本刊记者赶到北京市气象局,看见在10楼的会商室里已经坐满了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电视电话会议的大屏幕上。在会商室北侧墙上的显著位置悬挂着一个带有北京奥运会会标的倒计时牌。红色的字体标示——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有49天。
“高原上低涡切变活跃。”在电视电话会议的另一端,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的预测员在发言中这样说道。奥运火炬6月21日在西藏自治区传递,当地的气象局为圣火的传递提供了相应的气象信息预报。
在这次会商中,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北京市、西藏自治区分别对本地区的未来数日的天气情况进行了分析与预测。这些话语中的术语,使外行人很难听懂。
北京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北京市气象局在通常情况下,每日早8点都要进行全国范围内气象局间的会商。同一天,在中午11点和下午3点半,还要进行两次全市范围内的会商。遇有重大活动、节日还要与中央气象台、首都军队和民航气象部门及北京区域气象部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进行会商。
北京气象局一直在为做好奥运会气象服务改善自己的工作。北京市气象局近年来增设了自动观测气象站,目前已达180多个。在城区,平均每5公里布设一个自动站,郊区和山区10到15公里。在一些特殊赛事场地,可以测量多达20个指标;对卫星云图、大气环流以及高空气压等情况都能进行观测并记录,并将数据每6分钟实时传输到预报部门,给预报提供科学依据。“这些站点的设置是很密集的。”孙继松说,“但是不会被公众所注意,这是为了避免人为的破坏。”
专门监测大气运动情况的雷达也已构局成网。北京市气象局原有一个C波段的雷达,因为有遮挡,又在南郊建了S波段的多普勒雷达。不仅如此,中国气象局还在河北、天津境内建立了三部雷达,一部是在石家庄,一部是在张北,还有一部在天津。这三部雷达加上北京市气象局的两部雷达以及民航、军队的两部雷达,共同形成了一个气象雷达监测网。
5月27日11时02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成功送入太空。“风云三号”携带垂直探测仪,将增强气象预报精确度,服务北京奥运。
此前,2007年12月,中国“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成功定点于东经86.5度赤道上空。开始准备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保障。
孙继松说:“现在发回地面的一张卫星云图图片的频率提高到15分钟一张。根据这些参数,气象专家及时分析,滚动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