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帆中心到主题公园的8辆观众大巴上活跃着26名社会志愿者。每天,他们要面对大约9000名游览观众,进行检票,解答疑问,随车在主题公园与奥帆中心间往返,把游客带到参观的地方;每天,他们都以饱满的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让观众充分感受奥运的欢乐,感受奥帆赛的激情。
奥帆场馆的 “空间摆渡者” 他们,是社会志愿者中的一个特殊服务团体,与观看奥帆赛的游客接触最频繁、最密切。作为观众循环大巴上的引导员,每天往返于主题公园的五号口与奥帆中心的四号口,将游客迅速地从一个奥帆赛观光区“空间转移到”另一个。他们,赋予了自己一个很炫的名字:奥帆场馆的“空间摆渡者”。他们不但摆渡着游客,也用热情的服务和最美的微笑把青岛摆渡给世界。
志愿者们随时要回答观众们提出的各类问题,比如,“主题公园里都有什么?”、“主题公园的开放时间?”、“先看哪个景区比较好?”、“当天所进行的比赛?”等等,不一而足。为此他们做了大量的功课:了解赛程,学习术语、熟悉路线……几天下来,一个个都成了“最佳业余导游”。他们的存在,为观光游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让来自国内外的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青岛奥帆赛,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游客们,在这里尽情地享受奥帆赛。
奥帆中心观众大巴服务志愿者
称谓最纷繁多样的志愿者 登上观众循环大巴,伴随着一路的欢声笑语,志愿者们的称谓一下子丰富起来——
坐在后排的大妈会冲着志愿者笑着问:“服务员,请你给我们说一下当天的比赛情况”,是的,他们是服务员,是为奥运服务的服务员。刚上车的大爷说:“志愿者同志,我们下车后怎么走?”没错,他们的身份是志愿者,2008年奥帆赛的志愿者。跟着妈妈的小女孩在车上叫:“姐姐,哥哥”,是的,他们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他们在用青春的激情服务奥运。青岛本地的大嫂会热情地叫一声“小嫚儿、青年”,是的,他们是青岛热情好客的东道主。车上的外国游客会叫他们“volunteer”,他们会热情地说一句:“Can I help you?”。天真地小朋友会甜甜地叫一声“叔叔、阿姨”,此刻他们的感受是成长的神圣和快乐。
呵呵,他们是:服务员,志愿者、volunteer,同志,姐姐、哥哥,叔叔、阿姨,小嫚儿,青年,……志愿者们很喜欢和享受着这些纷繁多样的称谓。
不知道劳累的快乐使者 一天的工作下来,这帮来自青岛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感受到的只有开心。他们说,每天能够接触各类有趣的人和事,有时候捡到门票、保温杯、背包等物件送还游客,收获的还有感谢与温情,虽然青岛的天气比较闷热,每班又要连续工作5个小时,但并不觉得累,甚至下班了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心里总是期待第二天的工作快点到来。
志愿者们已经习惯了面带笑容与每个人交流。这种笑容不是“职业化的微笑”,而是发自内心快乐的笑容,而这一份快乐又传递给了无数的游人。志愿者们说,“我们愿意用微笑迎接来自世界每个角落的客人。感谢这份志愿者工作,让我们的人生记忆里留下如此美妙的一笔。”